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对于荒地的承包期限,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在合同中作出约定。但如果确定土地用途的,不能超过第二十条规定的期限。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应当签订承包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期限等,由双方协商确定。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费由双方议定。
第一类是家里人部分迁出户口,如果咱农民只是将家中部分人口的户口迁出,农村家中依旧有人居住、处置土地的话,村集体是没有权利将承包地收回的。这个其实很明确,因为我国的承包地是按户承包的,无论是这个人迁出,还是承包人去世,这要这户人家里还有人在这个村,承包地都由这个家庭共有,这点不容置疑。 第二类就比较复杂,就是全家人都迁出,如果咱农民是属于举家全部将户口迁出农村的话,承包地就可能会被回收。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承包期内,全家户口迁出后,仍是农业户口。也就是说从这个村把户口迁到另外一个村,这种情况的话咱农民如果在外村重新获得了承包地,那么原来的农村承包地就会被收回,反之,如果你没有在迁入的村子里取得承包地,村委会没有权利收回你的承包地。 2、农民将全家户口迁移至非市一级非农户口,如果农户全家迁入设区的市,户口转为非农户口的话,无论土地是否在承包期内,按规定,都要将其承包地收回;根据我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全家户口迁出后,为非农户口,市一级。根据我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农村土地承包年限的结论性回答: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年限按土地类型区分:耕地30年,草地30-50年,林地30-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经批准可延长承包期。承包到期后,权利人可依法继续承包。 耕地承包期(30年)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法律规定承包期为30年。这一期限的设定旨在保障农民对土地的长期经营权,避免频繁调整导致农业投入不足(如水利设施、土壤改良)。例如,若某农户承包耕地种植小麦,在30年内可稳定规划种植周期,提升土地产出效率。 草地承包期(30-50年) 草地主要用于畜牧业,因其生态恢复周期较长,承包期设为30-50年。例如,在内蒙古草原地区,较长的承包期可鼓励牧民合理轮牧,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林地承包期(30-70年) 林木生长周期长(如松树需20年以上成材),因此林地承包期最长可达70年。对于种植红豆杉等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部门批准后,承包期可进一步延长。例如,某农户承包林地种植经济林木,70年的期限足以覆盖多轮林木生长周期,确保投资收益。 承包期届满后的续包权 法律规定,承包到期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继续承包”。这意味着农民无需担心土地被收回,只需按程序申请续期即可。例如,某村集体在耕地30年承包期结束后,需优先保障原承包户的续包权利。 承包期内的调整限制 发包方(村集体)不得随意调整承包地,仅在自然灾害导致土地严重毁损等特殊情况下,经法定程序可对耕地、草地进行微调。例如,某村因洪水冲毁部分耕地,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同意并报乡镇政府批准后,方可重新分配受损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