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的盗窃行为转化为抢劫,构成抢劫罪是可以成立的,在盗窃过程中对受害人实施抢劫即可认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入户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判断盗窃罪和抢劫罪,要看是否满足两罪的立案标准。 抢劫罪的立案标准是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行为人若作出了抢劫行为,无论金额多少,公安机关都是立案的。 盗窃罪立案标准是: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以上的; 2、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 3、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 4、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 5、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般情形下,犯抢劫罪的犯罪分子,应当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有法定加重情形的情况下,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有受害人的谅解书,可以从轻处罚,但是不能在三年以下判刑。
抢夺罪转化抢劫罪的情形有: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 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 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4、驾驶车辆夺取财物过程中将被害人拖倒或拖拉着行驶的。 5、携带凶器并驾驶车辆抢夺的。 6、驾驶车辆夺取财物后,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抗拒抓捕的。 7、驾驶车辆夺取财物后,行为人为掩护同案人而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的。
抢劫罪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而不造成损害的,免予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具体量刑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抢劫罪的中止形态即自动放弃犯罪应具备以下条件和特征: 第一次。也就是说,犯罪行为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主动终止。犯罪过程的上限是从行为人的预备犯的下限开始到行为人完成犯罪并达到犯罪完成的时间。这样,就排除了不应受处罚的处罚意图的形成时期和犯罪的完成形式。 其余只是抢劫罪的预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第二个自动。也就是说,抢劫犯罪必须自动放弃才能继续。抢劫犯罪的自动放弃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他认为可以继续实施的抢劫犯罪。刑法规定,中止犯罪不造成损害的,
对于构成暴力抢劫犯罪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对其处以三到十年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被处以死刑。《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认定抢劫罪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对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占有人的人身实施不法的打击或强制,致使被害人不能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等。只要行为足以压制受害人的反抗即可。
抢劫要判刑多少年,要依据实际的案情而定,而抢劫罪量刑的标准如下: 1、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入户抢劫的。 3、行为人入户抢劫的,构成抢劫罪,对其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是这样的: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