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情节严重的”的情形具体表现为被执行人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致使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或者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胜诉之后,法院下发生效判决书,欠债人拒绝履行的话,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欠债人还是拒不履行的话,此时,法院就会以拒执罪判处欠债人。欠债人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需要坐牢也需要还钱。
被执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的,权利人向负责执行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告知书,如果在执行期内不执行的,就会强制执行。
法院移送拒执罪流程如下:人民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过程中,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认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依法移送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人民法院依法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人定罪判刑,先行司法拘留的日期应当折抵刑期。
若针对无人遵从法院裁决的行为发起诉讼,那么同样也会邮寄出传票给相关人士。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线索,一般由法院移送到公安机关。 申请执行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意义不大,因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很显然法院的判断更具权威性。
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 (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拒执罪提起刑事自诉的条件有两个: 1、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来说,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实施了下列八种行为之一: (1)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2)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4)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5)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6)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等。 2、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自己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拒执罪提起刑事自诉的条件有两个: 1、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自己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拒执罪是指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为犯罪行为。 关于是否可以取保候审,这取决于具体的案件情况。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其适用的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才能取保候审:一是犯罪嫌疑不大;二是不构成再犯的可能;三是不会毁灭、伪造证据,妨害证人作证,或者串供;四是不会逃避法律追究的可能;五是不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对于拒执罪来说,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取决于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犯罪的严重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体状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