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处拘役后,是否会被开除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如果属于公职单位,劳动者肯定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这意味着,无论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实施的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只要被依法判处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或者被单独判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或者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一律给予开除处分。 如果属于私人单位,则取决于公司的规章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私人单位有权根据内部规章制度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除被判处拘役的劳动者。
累犯是否可能被判处拘役,取决于其犯罪性质、累犯类型以及具体的量刑情节。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大,通常不会被判处拘役。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特殊累犯或存在其他量刑情节时,累犯也有可能被判处拘役。然而,无论累犯被判处何种刑罚,其监管和限制都会更为严格,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1、管制,是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改造,但限制其人身自由,交由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监督改造的刑事处罚,是刑罚主刑中量刑最轻的一种。管制不是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但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刑事处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仍然生活在原先的社会环境中,如仍与家人同住、同吃、有工作单位的,仍在原工作单位工作,领取劳动报酬。其监督改造不是由监狱依法执行,而是由户籍所在地的社区矫正机构监督改造。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三年; 2、拘役也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3、管制和拘役都是刑法中的刑罚方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
国企职工被判拘役后不一定要被开除,但是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企业可以开除员工。拘役属于刑罚,企业是可以开除员工的。 一、按法律规定,作为国企人员,如果是劳动合同关系,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是公务员性质工作人员,由于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所以用人单位是有权开除你的。如果是事业编制人员,判处徒刑才会开除公职,缓刑不会,公务员只要是刑罚就要开除公职。 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判处三个月的拘役对退休工资造成的影响是,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没有退休金,刑期届满后按照服刑前的标准发退休金,而且服刑结束以后可以参加之后的退休金调整,如果被判处拘役缓期执行,在缓刑考验期内可以继续领退休金,不过不参与退休金的调整。
行为人犯故意伤害罪,如果情节较轻的,可以判拘役,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盗窃罪判刑三个月属于拘役,依法应该在看守所执行。
已经被判拘役的罪犯是不可以保释的。保释即为取保候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工勤编制被判拘役的,一般会被开除。而且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教育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作为介于管制和有期徒刑之间的轻刑,在我国刑法中适用相当广泛。
管制和拘役的定义具体为: 1、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但是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2、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