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确规定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放火罪比失火罪重体现了罪责刑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对称。又称“罪刑均衡原则”。也称“罪刑等价原则”。刑自罪生,罪重刑重,罪轻刑轻,罪刑均衡。既犯罪是原因,刑罚是结果,刑罚由犯罪所引起,犯罪社会危害性严重的,刑罚亦重,犯罪社会危害性轻的,刑罚亦轻,刑罚的轻重取决于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刑罚的轻重。刑法基本原则之一。
加油站是一级防火单位,加油站纵火根据情节来判罪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小孩放火的处罚如下: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如果放火的未成年人主观上只是点燃少量的物品,没有意料到会引起严重后果,属于主观恶性不大,不易追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但应由其监护人赔偿别人损失;3、如果涉嫌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纵火罪是指为故意纵火和危害公共安全而烧毁公共和私人财产。纵火罪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蓄意犯罪行为,即包括巨大的公共和私人财产,甚至包括不确定的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1、故意放火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放火罪属于行为犯,如果行为人故意放火,但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如果因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行为人是过失犯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放火行为如果是在点火之前就终止了没完成的,也可能构成犯罪,如果着手准备实施犯罪;且行为人的行为产生了一个危险状态就认定构成犯罪,但是最终没有点火完成犯罪的,就认定构成犯罪,但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纵火焚毁他人居所者被视为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罪名包括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以及放火罪等,按照案件的实际情况,将涉及到的刑责予以并罚处理。 故意为之的放火行为涉嫌构成放火罪,属于影响社会公共安全权益的重罪类型之一。 若行为人实施了如此行径且未能造成重大损害结果,通常需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1、以放火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判处行为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放火的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判处行为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放火”是指故意使对象物燃烧、引起火灾的行为;火灾是指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放火的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直接使对象燃烧,也可以通过媒介物使对象燃烧,还可以通过既存的火力引起对象燃烧。
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最高可以判处的有期徒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也有可能判到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中有关于放火的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的行为构成放火罪,法院对放火罪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是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