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的主要区别是: 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 2、犯罪的目的不同: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只想伤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损害,并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
故意伤害重伤是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受害人既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故意伤害致死被判死缓的不可以假释。 法律依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对于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情况下只会按照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如果殴打行为到了一定程度,给他人人身造成了轻伤及其以上的损害程度,就可能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害,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需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法律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故意伤害罪办案程序如下: (一)由公安部门侦查。公安部门侦查结束后向检察院申请批捕。 (二)检察院对案件的事实进行复核。 (三)公安部门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先将其羁押在看守所内,检察院择日向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提起公诉。 《刑事诉讼法》第二编规定了刑事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的有关内容。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界定: (1)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 (2)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
可以申请缓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我囯《刑法》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所以只要被告人判处的刑罚符合缓刑适用规定就具备了适用缓刑的条件。 【法律依据】 《刑法》第72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