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指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一、加强作业管理,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充分掌握学情。 二、加强睡眠管理,保障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 三、加强手机管理,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 四、加强读物管理,全面排查清理学校图书,凡有内容不健康、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相违背、不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一律下架处理。 五、加强体质管理,每天上、下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阳光运动不少于1小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6月1日,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学校应便利学生和家长知晓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的情况。《规定》明确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同时,成绩又是个人的信息,学校应当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告知。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规定》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建立完善了相应专门制度,将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系统整合、创新完善了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分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和保护机制等,共8章、63条,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全面系统的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 《规定》明确了学校保护职责、专项保护制度、学校管理要求、保护工作机制、支持监督措施。
6月1日,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其中,学校应便利学生和家长知晓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但不得公开、不得宣传升学的情况。《规定》明确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同时,成绩又是个人的信息,学校应当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告知。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规定》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建立完善了相应专门制度,将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系统整合、创新完善了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分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和保护机制等,共8章、63条,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全面系统的构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制度体系。 《规定》明确了学校保护职责、专项保护制度、学校管理要求、保护工作机制、支持监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