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报警,然后向警方申请伤情鉴定,根据伤情鉴定结论确定对方的责任。 2.可以要求对方进行民事赔偿,要求赔偿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财产损失等,如果构成伤残,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伤残赔偿金。 如果鉴定结果是轻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不管是公诉还是自诉,都可以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医疗等费用。
依据《刑法》规定,持械斗殴的,应当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罚。 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不会有影响。我国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两人基于琐事发生争执,继而发展为打架,如果仅导致轻伤不构成犯罪,适用于《治安管理处罚法》。
打架互殴,如果是情节较轻的可以调解处理,不能调解处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作出治安处罚决定;当事人还可以就民事争议向法院起诉处理。打架互殴的处罚一般包括治安拘留、罚款等处罚。
斗殴造成对方一根肋骨骨折拘留还需要赔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还规定,有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或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或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还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去法院起诉处理,那么具体的起诉流程是怎样的呢?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申请立案,当事人准备证据资料;法院将送达开庭公告并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开庭时间;开庭当日带齐资料到庭举证辩论、发表意见;法庭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由合议庭进行宣判;等待法院的判决和执行。
结伙斗殴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出于私仇旧怨、争夺地盘或者其他动机而结成团伙打架斗殴。 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其动机是出于藐视社会公共秩序,寻私仇或者谋求某种非法的利益。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实践中,针对打架事件,两位参与者是否均需遭受拘留处罚,不能以偏概全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我们需要依据实际案例的多方面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估两方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程度,例如引发冲突的缘由,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行为性质究竟是互为攻击还是蓄意伤害他人等等。 当其中一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且经过协商无果时,则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实施拘留惩戒措施。
打架斗殴一般处理流程是: 1、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电话,然后迅速出警。 2、到达现场后,继续打架斗殴的,进行制止,现有警力无法制止的,呼叫支援。 3、已经结束的,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对伤员进行救治。 法律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因结伙斗殴适用和解。 一般情况下,结伙斗殴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但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不进行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