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让劳动者轮岗轮休,轮岗轮休期间不用发工资,但应该发放生活费。 【法律依据】 《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企业可以采取轮岗轮休的方式稳定工作岗
企业应当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实际情况,提供有效资产证明、待履行合同等证明材料,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绿色通道服务,协商短期贷款还款期限或者续贷,减轻还款压力。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企业已有欠债或融资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可能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处理方法有: 1、梳理并妥善处理债权债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清算方案,取得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充分谅解。2、做好企业与个人资产的风险隔离,避免创业失败,倾家荡产。 2、如果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仅仅因为现金流问题无法经营,可以考虑寻求行业内较大企业或者国企的收购,维持企业的生存。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公司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合同中未约定不可抗力条款或者约定将不可抗力条款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的;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均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主张不可抗力免责。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合同不能履行的,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履行合同造成明显不公平后果的可以依据情势变更和公平原则请求法院予以变更或解除合同。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 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
现金支票的兑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个人持有现金支票,另一种是公司持有现金支票. 1、个人持有现金支票,现金支票兑现是不允许代取的,必须本人亲自到银行办理。 2、公司拿着现金支票办理兑现,需要收款公司在银行开有对公账户,公司法人印章(私章)和财务章,然后盖上财务章和法人章。 【法律依据】 《票据法》第八十三条规定,支票可以支取现金,也可以转账,用于转账时,应当在支票正
解决民间借贷纠纷的方法如下: 一、自行协商解决。 二、人民调解。 三、强制执行公证。 四、仲裁。 五、督促程序。 六、诉讼。 七、诉讼调解和仲裁调解。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定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 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