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关于传唤的时效问题,需要注意区分刑事传唤和治安传唤两种情况: 1、《刑事诉讼法》规定: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2、《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 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嫖娼处罚时效是六个月。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以行为人嫖娼,但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需要再承担行政处罚。
因为补缴社保没有办理,给自己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起诉社保局,这属于行政诉讼的一种。根据规定,社保补缴诉人社局时效是两年,也就是说在两年之内,都可以起诉。如果超过这个诉讼时效,法院即使是受理,原告也失去了胜诉权。
工程欠钱过时效,可以提供各承包商曾经采取书面发函、向清欠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投诉、与发包方补充协议或签订还款协议等办法来主张债权,证明诉讼时效中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工伤的申报生效期间分为两个阶段,即30日和一年。 如果您的公司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即30天)提交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工伤员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有权在伤亡事件发生之日或者被确定患有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属的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特殊情形下可能适用更短时效(如产品缺陷致损为2年)。最长保护期限为20年,自权利实际受损之日起算,超过该期限原则上不得起诉。 详细分析: 一般侵权责任时效规则 起算时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之日起算(《民法典》第188条)。 示例:若2023年1月被他人打伤且当场知晓侵权人身份,时效至2026年1月届满。 最长保护期:自权利实际受损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即使不知情)。 特殊侵权责任时效规则 产品缺陷致损:诉讼时效为2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时起算(原《产品质量法》第45条,现纳入《民法典》特别规定)。 示例:购买热水器后3年因漏电受伤,经鉴定确属质量问题,时效从受伤之日起算2年内可起诉。 人身损害赔偿:若后续发现与侵权行为相关的隐蔽伤情(如后遗症),时效可从确诊之日起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时效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