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我国刑法设置了“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等制度,只要是合理限度内的私力救济的必要限度,对其所导致的损害结果都免于追究刑事责任,财物被盗,奋起直追是人之常情,对于小偷的死亡追的人并未能够预见得到,如果抓盗有罪,以后遇到小偷谁还会见义勇为,社会价值观又在哪里。 比如,应当预见到雨天路滑追赶小偷并拉扯的,可能造成摔倒受伤的结果,那么其行为可能涉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正常追赶,天气、地面等条件也很正常,小偷自己直接横冲马路被车撞死的,原则上,追赶人没有刑法上的过错。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的,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如果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不具备致人死亡的主观故意,其主观恶性要比故意杀人的主观恶性小,因此对伤人者不能以故意杀人罪来判刑。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会怎么判刑,要看触犯什么罪名。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可能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罪。 防卫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致人死亡的,一般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但死亡结果具有认识,并有希望、放任的态度,或者明知不法侵害人已丧失侵害能力,仍然防卫导致死亡结果的情形,成立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需要的。亲属去世的不用提交政审材料,但是如果在世的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者对本人影响较大的其他亲属是邪教或者有害功法组织骨干分子的,征兵的政审是审核不过的。
根据我国刑法,抢劫致人死亡仍然定抢劫罪。首先,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在构成基本犯罪要件的基础上,抢劫罪还有其他的加重情节。具体包括:抢劫致人死亡的、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其中,抢劫致人死亡是为了排除被害人的反抗所做出的。因此,抢劫致人死亡,仍按照抢劫罪进行定罪。此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针对抢劫罪的行为人,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配偶死亡婚姻关系自动解除。夫妻一方死亡的,婚姻关系自一方死亡时起消灭。如果一方下落不明依法被宣告死亡的,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撤销的,婚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是其配偶再婚或者向婚姻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的除外。夫妻一方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1、自然死亡,婚姻关系的主体之一已不复存在,必定引起夫妻关系的消灭,并且发生遗产继承等法律后果。2、宣告死亡,宣告失踪人死亡的判决宣告之日,为被宣告死亡人死亡的日期。被宣告死亡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宣告死亡之日起消灭。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以后确知失踪人并未死亡时,须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撤销原宣告死亡的判决。如果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有些国家则规定,在此情况下,须经夫妻双方同意并须重新登记结婚,其婚姻关系才能恢复。如果其配偶已与他人登记结婚,后一婚姻关系具有法律效力,其原来的婚姻关系不再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原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方死亡后,其房产将作为遗产进行分配,而配偶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将优先进行继承,此时需携带身份证、死亡证明书,产权证等资料,到房屋登记机关办理过户手续。丈夫去世,房子过户需要先办理继承公证。需要召集所有第一序列继承人一起到本地公证处,办理选取一位继承,其他人签署放弃继承协议,得到公证书,再有被选定继承人和死者配偶一起到住房所属房管部门办理继承过户。《不动产登记实施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因继承、受遗赠取得不动产,当事人申请登记的,应当提交死亡证明材料、遗嘱或者全部法定继承人关于不动产分配的协议及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材料等,也可以提交经公证的材料或者生效的法律文书。”
“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第二十九条规定,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全责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