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后还能否追究刑事责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事诉讼的原告为案件当事人,而刑事诉讼的原告为国家公诉机关。民事诉讼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被告不提起上诉,案件就进入了执行阶段,一般情况不存在后续的刑事诉讼。但案件符合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继续立案调查的。
民事判决后没钱赔偿怎么办,可以寻求和解。我国法律规定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甚至是在执行阶段,双方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以及不损害第三方人利益的情况下,只要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履行标的、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比如可以与对方达成分期付款的协议。如果还是没有钱赔偿,那有可能会被强制执行名下财产,限制高消费,达到一定条件甚至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会有多种信用惩戒措施。
如果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的后果,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民事判决书下来了确实没钱不会坐牢。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无力偿还,只是民事纠纷,不会判刑坐牢。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永久无力清偿的话,则只能就债务人的个人现有财产来清偿了。
民事判决书没有公开宣判是否合法应当根据案件的类型认定,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是需要公开的,但如果涉及到国家秘密的诉讼案件,也可以不公开宣判。作为刑事案件,由于涉及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命与自由,更应该予以公开宣判。
民事诉讼败诉后,在上诉期内,可以上诉。人民法院对民事诉讼作出判决、裁定后,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裁定不服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超过上诉期的,无权提起上诉,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实在存在过错的,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夫妻一方的债务是能执行夫妻共同财产的。且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负的债务,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共同财产的全部范围予以冻结,若为个人债务的,则应在债务人份额内予以冻结。无法分割的,可先全部冻结。夫妻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效。
法律分析:从原则上讲,法院在开庭前应该依法通知当事人。但是如果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开庭判决就有效
当涉及到已经由民事法庭作出裁决的案件是否能够被刑事部门进行立案调查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明确以下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在审查各类报案材料之后,若发现在其管辖范围之内的确存在与犯罪事实有关的证据,同时这些事实又确实符合刑事责任追究标准的话,那么他们就应该依法对该案件进行立案处理。
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满未提起上诉的,则为民事判决书生效时间。 上诉期为当事人收到判决文书次日起计算。 如果是一审,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为上诉期,未上诉的,十五日过后就生效,生效后三日内是对方支付的时间,超过三日,就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了。 生效日起的二年内都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超过二年就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