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贷款受法律保护。首先,网络借贷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是合法的。网络借贷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即民间借贷以网络合同的形式订立借贷合同,并通过网络形式履行提供借款及偿金付息的合同义务。
安置房购买合同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已经取得的房产证的安置房在法律上是允许其进行上市并且交易的,则当事人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应该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没有获取的产权的安置房是不可以进行上市并且交易的,那么当事人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将会被认定为是无效的合同。 我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对于违约金上限主要看协商,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而违约金是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而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还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离婚后私自同居是不合法的,其婚姻关系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办理离婚手续后,原夫妻关系就已不复存在。如果想再次承认婚姻的有效性,就必须按照民法典律法规的规定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
夫妻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没有特别约定,不管是谁挣的钱,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所以一方没有经过对方的允许,将财物赠与第三者,就是侵犯了对方的财产权,这种赠与就是无权处分,是无效的。 对于这种无效的赠与,权益被侵害的一方,可以起诉要求第三者返还全部的财产,而不是一半。
婚前财产协议是有效的,且受法律保护。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孕妇工作期间受《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1、劳动合同关系的特殊保护。《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45条规定:怀孕女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2、工作内容的特殊保护。 《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本单位属于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岗位书面告知女职工。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由本规定附录列示。《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6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3、薪酬待遇的特殊保护。《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第23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且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影响。
月息1.5%受法律保护。 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典》的约束和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因此,民间借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而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同期基准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如1年期,基准利率约为5%,4倍为20%,即超过20%为法律认定的高利贷。
贷款是否合法要看其利息是否在合法范围内。 不到24%受法院保护,必须偿还;超过36%属于高利贷,不受法院保护,不用返还;在24%至36%的范围内,债务人愿意履行债务,法院不反对,但提起诉讼的,法院不支持保护。 民法典第680条:“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是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利滚利法律是否会保护看利息是否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的部分无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据法律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