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能判缓刑,缓刑适用的条件是判决3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暴力犯罪、且缓刑适用不危害社会的,所以玩忽职守罪如果情节比较轻微,可以判处缓刑。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2)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 (3)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
玩忽职守罪的追诉期限要根据其法定最高刑来判断,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玩忽职守罪都是过失犯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追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
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如下: (1)犯罪客体不同。玩忽职守罪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重大责任事故罪侵犯的是工厂、矿山、林场等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 (2)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 (3)犯罪主体不同。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要件:客体要件(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要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要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主观要件(主观方面只能为过失)。
认定玩忽职守罪需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2)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3)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首先,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其次,主观上出于行为人职务上的过失,如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擅离职守等。最后,客观上表现为因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负的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要件:客体要件(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要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要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主观要件(主观方面只能为过失)。
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要件:客体要件(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要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要件(国家工作人员)和主观要件(主观方面只能为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