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用人单位不会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的,而社会保险部门查处该违法行为后,可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补缴社会保险的,那么补缴的社保是不是可以申报工伤呢?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的,可以证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出现工伤事故时,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如果是上下班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对方承担全部责任,劳动者没有责任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公司未按时间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的,由用人单位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可以申报工伤能认定派遣关系的即可。但不是目前工作的单位而是向原单位申请工伤。
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
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的材料: (1)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2)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注意,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未配合提供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的,劳动者需要先向相应的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请求确认存在劳动关系,拿到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仲裁裁决书后,就可以将该仲裁裁决书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提交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工伤认定流程: 1.申请:职工发生伤害事故,用人单位在30日内提出申请。 2.受理:工伤认定部门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3.审理:工伤认定部门受理后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4.决定: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5.送达:工伤认定部门要在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文书分别送达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
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的材料: (1)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2)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注意,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未配合提供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的,劳动者需要先向相应的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请求确认存在劳动关系,拿到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仲裁裁决书后,就可以将该仲裁裁决书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提交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工伤认定流程: 1.申请:职工发生伤害事故,用人单位在30日内提出申请。 2.受理:工伤认定部门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3.审理:工伤认定部门受理后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4.决定: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5.送达:工伤认定部门要在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文书分别送达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所以发生工伤后30天内,单位必须申报,单位不申报的,职工个人可在发生工伤一年内自己进行申报。
申报工伤流程: 1、明确工伤认定的情形; 2、申报时间; 3、提交工伤认定申报材料; 4、工伤事故勘察; 5、工伤人员就医。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