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强化了御史台的监察权能。一方面,赋予御史台实际的司法审判权限,对于涉及官员职务的案件,御史台有独立的审判权。我们之前谈到过的“乌台诗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审判权运行的过程(见《法制日报》2018年11月28日《苏轼“绝命诗”背后的法律玄机》);
行政监察权力是指监察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拥有的权力。它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监察机关履行监察职责的需要,用法律形式赋予监察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可以行使的指挥权和支配权。 监察权力结构包含下列几方面: 第一,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监察权力运行必然具有某种确定的指向,并在现实过程中形成确定的权力运行轨道,而监察权力的一定作用方式,则对轨道起着充实的作用,使其获得现实性。 第二,权力作用的层次。监察权力往往需要经过许多中间层次才能达到最终客体。而这些中间瑶次会使权力的强度有所增强或减弱,使权力作用的方向产生偏离,从而使监察权力的运行呈现非常复杂的情况。 第三,权力作用的时间。在监察权力运行中,时间的因素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一种监察权力若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到达客体,其作用将丧失,这意味着权力的中断。权力中断以后,需付出几倍的力量和代价才能恢复,而且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外,权力的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磨损和消耗,需要不断补充能量。 第四,权力作用的结果。监察权力的效虚是以其结果来衡量的,即要看在权力的作用下,客体的行为符合主体目的的程度。因而,权力作用的结果成为权力结构的最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