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成立盗窃罪。盗窃案立案标准,一般情况下是盗窃公司财物达到1000元就可以刑事立案了,特殊情况下五百也可以立案。 法律依据: 《关于盗窃罪的最新司法解释》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公安部关于修改盗窃案件立案统计办法的通知》对立案标准的规定:公安机关凡接到报警的盗窃案件,不论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应受理、登记并认真查处。 其中达到当地规定的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立为刑事案件;撬门破窗人室盗窃的,扒窃的,使用刀刃等工具或携带凶器盗窃的,不论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立为刑事案件; 明显是惯犯作案或一人多次作案的,盗窃数额在2000元以上的,或虽不足2000元但情节或后果严重的,立为重大案件; 盗窃数额在20000元以上的,或虽不足20000元但情节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立为特大案件。 以及其他虽未达到规定的数额标准但情节或者后果比较严重的,也立为刑事案件;其余作为治安案件查处,经过工
对盗窃犯罪嫌疑人的审查期限为: 若人民检察院已经接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一般应在一个月以内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则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金额达人民币一千至三千元以上时,就符合盗窃罪刑事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应予以立案侦查。根据刑法规定,犯罪分子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等行为的,就构成盗窃罪。偷窃金额1000元以上就是可以立案处理,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找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分别应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携凶器盗窃可能会转化为抢劫罪。 1、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如果仅仅是携带凶器盗窃的,没有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情况的,仍然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1、可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是要追究刑事责任。
盗窃废弃电缆的罪名认定需分两步: 第一步定性:判断电缆是否属于“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若属于,可能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量刑更重);若已废弃且无电力属性,则按盗窃罪处理。 第二步定量:若构成盗窃罪,需根据电缆价值(需专业评估)确定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标准,最终决定量刑幅度。 一、罪名认定的核心依据 1. 电缆性质决定罪名 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情形(《刑法》第118条、第119条): 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如尚未报废、仍接入电网或备用状态的电缆) 盗窃的电缆属于 - 即使电缆表面“废弃”,但实际仍属于电力系统组成部分(如电力公司未正式报废、仍承担供电功能的电缆); - 法律后果:破坏电力设备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构成犯罪,量刑起点为3年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可判死刑。 构成盗窃罪的情形(《刑法》第264条): 电缆已完全废弃且脱离电力系统(如电力公司已注销登记、彻底拆除的电缆); - **法律后果**:根据盗窃金额和情节量刑,数额较大(1000-3000元以上)处3年以下徒刑,数额特别巨大(30-50万元以上)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达到1000以上立案。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⑴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⑵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⑶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1、行为人盗窃公私财物,属于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构成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为具有完全刑事行为能力人。
在中国,盗窃案件的审理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司法程序的具体进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从立案到判决的时间并无固定期限,但法律对各个诉讼阶段设定了大致的时间框架。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盗窃案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侦查期限为2个月。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经批准可延长1个月,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还可进一步延长。 审查起诉阶段:侦查终结后,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检察机关应在1个月内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 审判阶段:案件进入法院后,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批准可延长3个月。 综合来看,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审理时间会大大缩短。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为20天,速裁程序则更短,可能仅需10天左右。 因此,盗窃案件最快可能在1至2个月内完成从立案到判决的全过程,但具体时间仍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效率。建议当事人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好地了解案件进展和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