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票据取得如构成善意取得,应具备五项要件: ①须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所谓无处分权人,限于善意取得人的直接前手,非直接前手人为无处分权人时,票据抗辩的切断原理和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的原理已有保护,不须适用善意取得原理;从有处分权人手中取得票据,也不须适用善意取得原理。 ②须以票据法规定的方法取得票据。即主要以背书转让方式取得票据,如以其他法规定的方法取得票据,因是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所以不能享有票据权利,仅对无处分权人享有一般债权。 ③须取得有效票据。票据的有效是享有票据权利的基础,无效票据不能享有票据权利,善意而取得无效票据的,同样不能享有票据权利。 ④须给付对价。完整享有票据权利的,应付有对价,善意取得同样应具备该项要件。 ⑤须为善意。所谓善意,指无直接恶意、间接恶意,也无重大过失和知悉抗辩原因,否则不能认定为善意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17条规定,我国票据时效的期间分为三种:2年的期间、6个月的期间、3个月的期间。这三种期间,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票据权利。。1、二年期间之
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票据权利是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可以转让,包括单纯交付、背书交付。根据《票据法》第四条,票据出票人制作票据,应
票据权利的保全方式包括进行票据提示、作成拒绝证书、中断时效。 1、按期提示票据。持票人在法定期间内提示票据行使票据权利,就是保全票据权利的方式之一,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持票人只有在法定期间内提示票据请求付款被拒绝的,方可行使追索权;期前追索的进行也以按期提示请求承兑被拒绝为条件之一。 2、作成拒绝证书。我国票据法规定,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而在持票人提示承兑或者提示付款被拒绝时,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必须出具证明。 3、中断时效。一般说来,与普通民事债权相同,诉讼可以中断时效,保全票据权利。
(1)对出票人和承兑人行使权利的期间,自票据到期日两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两年,票据权利在此期间内不行使便消灭; (2)对支票出票人行使权利的期间,自出票日起6个月内,不行使票据权利便消灭; (3)对前手追索权的行使期间,自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 (4)对前手再追索权的行使期间,自清偿日或被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