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公民个人信息罪,现已改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立案标准如下: 1、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 2、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1、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达到六万元以上。 2、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是,一般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金额巨大,会判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金额特别巨大,会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妨害动物检疫罪立案标准:违反有关动植物防疫、检疫的国家规定,非法处置疫区内易感动物或者其产品,或者非法处置因动植物防疫、检疫需要被依法处理的动植物或者其产品,货值金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入室盗窃(即“入户盗窃”)无论金额多少均可构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存在特殊情形需综合判断。具体立案标准如下: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立案情形(直接构成犯罪) 基础情形 只要实施“入户盗窃”即构成犯罪,无需达到特定金额(《刑法》第264条)。 法律逻辑:入户行为本身破坏住宅安宁,社会危害性更大,故无需金额门槛。 例外:若未实际窃得财物且情节显著轻微(如刚翻窗即被发现逃离),可能不追究刑事责任。 多次盗窃(2年内3次以上) 即使单次金额未达标准,累计3次即构成犯罪。 案例参考:农某忠在2025年2月连续实施4次盗窃,即便单次金额仅100元,仍被刑事拘留。 二、金额影响的立案情形 普通盗窃罪立案标准 非入户盗窃时,需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各地不同,通常为1000-3000元以上)。 地区差异示例: 上海:2000元以上 河南:1500元以上 偏远地区可能更低(如800元)。 入户盗窃的特殊性 若入户盗窃金额同时达到“数额较大”标准,量刑将更重(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成立盗窃罪。盗窃案立案标准,一般情况下是盗窃公司财物达到1000元就可以刑事立案了,特殊情况下五百也可以立案。 法律依据: 《关于盗窃罪的最新司法解释》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只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盗窃罪立案标准日期在七天以内决定是否立案。 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盗窃罪立案标准是: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以上的; 2、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 3、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 4、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 5、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没到立案标准警察不会查。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侵犯商业信誉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如果行为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并致使他人遭受5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存在利用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实施了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导致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破产的情形等。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立案标准的规定是:实施了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行为的,即可以故意损毁文物罪立案。 犯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