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诉讼离婚一审不是终审,当事人不服判决的,可以提出上诉,但确认婚姻无效力的案件除外。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刑事案件终审判决不服可以走上访程序,不服终审判决的,有两种申诉途径: 1.直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诉,提请法院启动再审程序,但需要提供能够证明原判决确属错误的证据方会启动; 2.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的申诉处提起申诉,申请检察机关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抗诉。 【法律依据】 根据《信访条例》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
其对于国家赔偿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九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并都是一审终审的案件,案值比较大的案件,如果当事人对简易程序一审判决结果不服上诉的,还要进行二审。 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讼程序。 简易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简易程序起诉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传唤方式简便。审理实行独任制,程序简便。
终审裁定,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裁定。 裁定是指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决定。分书面和口头裁定两种。在中国,裁定由人民法院使用裁定只适用于在诉讼过程中出现的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裁定,在法定上诉、抗诉期限内不发生法律效力。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审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裁定,是终审裁定。
对二审判决不服有三种救济途径:1、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向检察院申请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3、向人大信访部门进行反映。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也就是说当判决下来之后,在六个月的期限内可以提出申请再审。 当事人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申请再审。 1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 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3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4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5 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6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7 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8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9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刑事案件两审终审。两审终审制度指法院审判一个案子,会通过两级法院审判,二审发运最终做出的结果就是审判结果。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为终局判决,当事人不能再上诉。
民事终审判决后,对结果不服的,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法院二审后还可以申诉我国审判制度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除最高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的情况外,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如对二审判决仍然不服的,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都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申诉是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合法权利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