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属于经济犯罪的一种。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经济犯罪判几年要根据构成的罪名以及犯罪金额、犯罪情节确定。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 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犯罪行为,它包括多种罪名,包括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等罪名。
经济犯罪能判死刑。如构成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诈骗立案,刑事案件通常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即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检察院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法院的审判阶段。
是经济犯罪。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动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等,挪用公款既是职务犯罪,除此之外,挪用公款主要行动内容是实施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因此也是属于经济犯罪。
1、贪污金额较大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贪污数额巨大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贪污数额巨大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贩卖假药涉嫌销售假药罪,是属于经济犯罪的。 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除此之外,我国刑法分则其他章规定的某些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犯罪,如制造、贩卖假药罪、贩毒罪、贿赂罪,也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
1、刑法规定涉嫌的此类犯罪能判缓刑。如果此类犯罪的刑期在三年以下、或者被判处拘役,且符合相应条件的,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判处缓刑。 2、不属于经济犯罪的集团首要分子,且不构成累犯等。 3、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1、单位犯罪的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有犯罪事实存在,二是这种犯罪事实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一样,要追究其刑事责任,首先要有犯罪事实,就是存在体现该单位意志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刑事案件的基础。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便无刑事责任可言。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所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团体”包括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虽然这些单位通常都具有法人资格,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
经济犯罪追诉期是为: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济犯罪,追诉期是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济犯罪,追诉期是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济犯罪,追诉期是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济犯罪,追诉期是二十年。
担任经济犯罪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以及刑事案件自诉人、被害人的代理人; 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侦查阶段:1500-10000元/件;审查起诉阶段:2000-10000元/件;一审阶段:3000-30000元/件。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律师服务收费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律师服务收费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耗费的工作时间; 2、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 3、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4、律师事务所、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5、律师事务所、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