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一、损害赔偿重。二、行政处罚重。三、刑事责任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的当事人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肇事逃逸的,即使肇事机动车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按保险合同的通常约定,保险公司也不再承担保险责任,全部赔偿责任将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交通事故后逃逸认定标准: 有以下情形,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四)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五)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六)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七)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八)严重超载驾驶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是肇事逃逸: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四)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五)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六)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七)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八)严重超载驾驶的。
首选需要确定的是,肇事司机是否构成犯罪。同时要正确区分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肇事逃逸能拿到保险赔偿。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可以得到保险赔偿。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
首选需要确定的是,肇事司机是否构成犯罪。 1)“顶包人”如果是一般主体(非第二种罗列的情形),则应定包庇罪; 2)“顶包人”如果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冒名顶罪,则应定伪证罪。
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涉嫌交通肇事罪,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小事故肇事逃逸顶包处罚分为两种情况: 1、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顶包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 2、在肇事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顶包人涉嫌构成包庇罪,会受到刑事处罚。
肇事逃逸一般负全责,这些情形一般需要负全责: 1、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逃逸一方; 2、道路交通事故中伪造现场或者毁灭证据的一方; 3、机动车与没有过错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承担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