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产罚。基于违法或违章行医而致的医疗纠纷,可给予医疗单位一定数额的罚款,或没收财产(如未达法定标准的、能严重影响病人安全和健康的医疗器械,各种假药劣药等)。 2、行为罚。符合《执业医师法》第37条规定,情节较重的,或由于医院严重管理混乱而致的医疗纠纷,卫生行政机关可暂扣或吊销直接责任人的《医师职业证书》或《护士职业证书》,暂扣或吊销责任医疗单位的行医许可证。 3、申戒罚。基于医疗单位管理不善而致的医疗纠纷,可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限期改正等措施。对于医师责任符合《执业医师法》第37条规定,情节较轻的,可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执业活动。 4、行政处分。直接责任人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负有责任的,可依责任大小比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
犯罪责任和行政责任交集的,不会一起进行处罚,而是分开执行,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执行,刑事处罚由执行机关负责执行。例如交通肇事罪,需要行政处罚的,由交通管理部门执行处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首先,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而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那么其次,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的。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来予以追究;而追究行政责任一般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行政法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追究责任。 第三、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的。追究刑事责任是最
行政责任有哪些: 1.根据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行政主体的责任和国家公务员的责任。 2.根据行政责任所涉及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责任和外部行政责任。 内部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时因行政违法而必须承担的行政责任。 外部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时因行政违法而必须承担的行政责任。 3.根据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根据行政法的规定,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 (1)通报批评; (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4)返还权益; (5)恢复原状; (6)停止违法行为; (7)继续履行职责; (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9)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 (10)行政赔偿等。 《国家赔偿法》第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