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诈骗3000元就可以被判刑,诈骗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可以分别认定为诈骗罪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2、但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标准也不一样,具体案件需按照当地标准确定是否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合伙人应当认定为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 (一)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二)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三)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把电话卖给诈骗公司是违法犯罪行为,知情且参与其中,就属于诈骗罪。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3、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
未成年人抢劫的量刑有两种情形: 一、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抢劫,对抢劫不负刑事责任。 二、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抢劫,应在下列量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未成年人,不处死刑。
1、公司管理人员挪用单位资金在构成挪用资金罪的情况下,应当向警方报警,通过司法机关对资金进行追缴。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如果构不成犯罪,可以按民事案件起诉。
空壳公司是否属于诈骗要看其有没有诈骗行为。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3、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
被诈骗公司骗去做员工是否属于诈骗还要看案情。 被诈骗公司骗去做员工如果知道公司的行为属于诈骗,还为其工作定诈骗罪属于从犯,一般会在诈骗罪的基础上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不知道公司的行为属于诈骗不会定罪。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3000元为起点。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一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一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未成年人实施诈骗的,要依据未成年人年龄和诈骗的数额才能确定怎样处置,具体的规定如下: (1)、如果未成年人年满16周岁,诈骗数额达到较大以上的,构成诈骗罪,一般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未满16周岁,或者年满16周岁,但诈骗数额未达到较大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