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勉谈话与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各司其职,都是党组织对有问题的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措施。 诫勉谈话是对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由组织和纪律监察部门对干部谈话规诫、监督管理,并组织跟踪考核。 诫勉谈话主要是对有轻微违纪行为或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谈话、诫勉教育,达到提前打招呼、及时提醒、教育挽救的目的。 诫勉谈话要严格要求,指出其存在问题,分清是非责任,督促整改,帮助其汲取教训,防微杜渐,使谈话对象少犯或不犯错误。具体的制度和实施细则由各个单位参照中央文件分别制定。”
“诫勉谈话属于行政处分中的警告。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六种,从轻到重依次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其中警告,有提醒注意、不致再犯的意思,属于申诫处分。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由处分机关选择适用。警告一般适用于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处分中最轻的一种。 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纪检部门诫勉谈话流程: 1、准备谈话内容。 单位纪委书记了解被诫勉人的背景情况,以及其行为经过,准备好正式是诫勉谈话内容。 2、召见被诫勉人。 3、记录谈话内容,诫勉双方签字,存档备用。 4、落实教育要求。
诫勉和通报中,通报更为严重。诫勉是单独一对一谈话进行。通报:是公开的,带有处分的;性质,诫勉属于口头教育。通报属于行政处罚或处分范畴;定义,诫勉是和正面教育相对的概念。通过诫勉指出错误,要求改正错误的教育方式。通报是指上级机关将有关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下级机关或本机关内部职工。而诫勉是指对缺点和错误所提出的意见,目的是希望对方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诫勉处理影响:半年内不能提拔。诫勉谈话属于行政处分中的警告。行政处分的种类有六种,从轻到重依次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其中警告,有提醒注意、不致再犯的意思,属于申诫处分。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由处分机关选择适用。警告一般适用于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处分中最轻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