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过了三年还是能起诉的,但是已过诉讼时效期间,丧失胜诉权。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1、附条件或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2、约定有履行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3、未约定履行期限或约定不明确的债的请求权,依照《民法典》仍不能确定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起算 4、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赔偿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或者损害时起算。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后经检查确诊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5、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的请求权,应当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6、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的起算,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
最多诉讼时效为五年内。
合同过了三年还是可以起诉的。 合同过了三年并不代表诉讼时效过了三年。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法律规定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三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如果权利人是从合同生效三年后知道自己权利受到损害的,是能起诉的。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起诉是需要向法院递交起诉状的,起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1.原告与被告的详细身份信息。如果对方不是自然人的,需要写清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相关信息。2.写清需要解决的主要纠纷,与自己的诉求。3.写清能够证明自己诉求的相关证据等。提交起诉状之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且通知当事人。 由此可见,合同过了三年还是可以起诉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