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记录及案底不能消除,如果犯罪人员为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案底会依照规定封存。 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父母的犯罪记录会影响子女在报考军校、报考警校、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军、银行招聘或国有企业招聘时的政审。政审就是对其个人及直系亲属进行政治审查,这个工作一般应由基层党组织负责进行。虽然子女不用为父母犯罪承担法律责任,不会受到实质性的严重影响,但父母的犯罪记录也会影响子女出国或其他相关情况,尤其是严重罪行会影响到子女的就业发展以及未来生活。
不予处罚也是有可能有违法记录的。如果是情节轻微且得到受害者原谅的,就有可能会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这样的不予处罚也是有违法事实的,应当有违法记录。不予处罚也可能是违法事实不能成立,从而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五条规定,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二)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三)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违法记录不包括罚款和警告。 警告和罚款是按照治安管理处罚的,不属于犯罪,不计入违法记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我国法律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没处罚的,其违法记录不会传到网上去,一般人也不会查到。另外一点,你虽然有违法行,被警察传唤,还做了笔录,但是由于你并没有被处罚,所以也就不会留下违法记录。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并通知其家属。公安机关通知被传唤人家属适用本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出境入境管理的嫌疑人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强制传唤的其他违法嫌疑人,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补办户口本能看到以前的违法记录。补办户口本的时候,警察会核对个人信息,这样,以前的拘留记录警察就会一清二楚。根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户口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 第二十一条规定:户口登记机关在户口登记工作中,如果发现有反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应当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无犯罪证明上会有违法记录。犯罪记录是指曾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情况,而违法记录是因为违法收到行政拘留的情况。无犯罪证明只会写明无犯罪记录,但是会在违法记录一栏记录违法情况。
被罚款了,不会留下案底。案底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刑法所留下的犯罪记录,会记录在档案中伴随当事人终身,不可消除。被罚款说明未违反刑法,所以不会留下案底。
只罚款没拘留也会有记录,但只是行政处罚的话不会有太大影响。在治安处罚案件中,罚款和拘留都属于行政处罚的范围。凡在治安管理处罚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应当建立治安处罚案卷。治安处罚案卷分为治安拘留卷和其他处罚卷两种。 治安拘留案卷在裁决执行结束后,由裁定机关业务部门立卷并向本机关档案部门移交归档。其他处罚卷,原则上接受处罚的类别分别立卷,由承办单位保存一段时间后,登记造册,经领导批准后处理。重要的案卷也可以向本机关档案部门移交归档。
有违法记录是可以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有“违法记录”说明只是触犯行政法律法规导致的行政处罚,不代表受到过刑事追究,行政处罚是不会留下刑事犯罪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