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具体的量刑起点为: 1、负事故全部责任,死亡一人且逃逸的,为有期徒刑四年。 2、重伤一人逃逸,且有定罪的其他特殊情形的,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死亡增加一人,刑期增加一年;重伤增加一人,刑期增加六个月。 3、负事故主要责任,死亡一人且逃逸的,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有前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死亡增加一人,刑期增加九个月;重伤增加一人,刑期增加四个月。 4、负事故全部责任,逃逸致一人死亡的,为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死亡增加一人,刑情增加二年。
遗弃逃逸的动物伤人的,由该动物的原主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找不到原主人的,则只能由被咬者自己承担医药费等费用。对此法律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有肇事者明知自身行为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肇事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有意识地选择逃离现场,且这种逃离行为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 因此,若肇事者在此情况下选择离开现场,便可视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在特定情况下,若事故发生源于当事人之逃逸过程,进而导致无法明确当事人间应负责任时,无论事故各方面实际承担何种责任,皆可视为逃逸者为全部责任方。
对于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肇事行为人,公安机关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实施处罚,其中包括处以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以及15天以内的行政拘留等措施。
劳动者受工伤是侵权人导致的,侵权人逃逸,劳动者可以报警,然后走工伤索赔流程,等逃逸人士被控制在走侵权索赔流程;劳动者受工伤,用人单位老板逃逸,劳动者可以报警,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再向用人单位追偿;其他。
若涉事者对于公安部门所作出的事故定责结果持有异议,则应发起行政复议程序。 同理,倘若该等人士对复议裁决依然不满,他们亦有权进一步向司法机构提出上诉。
1、一般情形下,故意伤害他人逃逸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不大、被害人有过错或被告人全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为拘役刑或管制刑; 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4、故意伤害行为必须致受害人轻伤以上后果,才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5、若犯本罪致使受害人重伤的,判处行为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犯本罪致使受害人死亡或因特别残忍手段重伤或残疾的,判处行为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若在轻微程度的交通事故发生后选择逃离现场,但并未触及到刑事法规的范畴,通常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施以二百元至两千元之间的罚款处罚。
发生事故时,逃逸和酒驾那个处罚的严重程度无法直接比较,因根据违法程度不同,两者都是分档进行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