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人不一定是法定继承人,遗嘱中的继承人可以是任何人或者是组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证遗嘱是所有遗嘱形式中效力最高的,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法定继承人以及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可以作为遗嘱继承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在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办理,遗嘱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有效的遗嘱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2)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4)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遗嘱继承人可以不是直系亲属。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所以被继承人在遗嘱中可以指定非直系亲属继承遗产。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之间的联系如下:1、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相同,但遗嘱继承不受法定继承顺序和应继份额的限制;2、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的效力。
遗嘱继承人死了遗嘱还是有效的。关于继承人死亡,有两种结果:代位继承和转继承。代位继承和转继承都是因继承人死亡无权行使继承权而发生的、由继承人的继承人行使被继承人的财产继承,但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遗嘱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死亡的,这个遗嘱就还是有法律效力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部分由其继承人继承;遗嘱继承人在遗嘱人之前死亡的,这个遗嘱就没有法律效力,这一部分的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处理,由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予以继承。
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定立遗嘱,所以遗嘱的继承可以是任何人。
遗产继承人须为法律所承认的继承者。关于非法律认可的继承者,应视作遗赠,其赠与行为具备法律效力。
在涉及到遗嘱继承问题时,继承人有义务偿还其所继承的遗产所负担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