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基本都见于各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中。 例如《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按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延长生育假六十日,男方享受陪产假十五日。男女双方休假期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得将其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工资不得降低;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其配偶的陪产假。规定其丈夫享受陪产假的,应该是当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一般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男方享受十五天的陪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一般来说,十五天陪产假比较常见。
陪产假新规定是: (1)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假为30天; (2)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 (3)育龄夫妻系城镇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优待与奖励。在产假期满前领证的,女方产假增加50天,并给男方增加护理假5天。
陪产假通常是不可以分开休的。我国相关法律暂时还没有关于陪产假的明确规定,不过通常陪产假是以日历天数计算,不会因为休息日或法定节假日延后。陪产假是否可以分开休,需要看各个地方以及企业的实际操作。如果当事人的情况比较特殊,比如生活困难,妻子生产无人照料,那么可以向单位申请困难补助或护理。
关于陪产假的计算起始日期,通常是由产妇分娩之日起开始计算。 但具体时间则需参照各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确认。 例如,在江苏省内,产妇除了享有国家法定产假外,还可以额外延长30天的产假期。 而丈夫也同样拥有15天的护理假。
每个省份的陪产假规定不一样。 现在,全国29省已经明确陪产假期限了,最短的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同时休假期间,多数地区也明确工资奖金照发。 目前,陪产假最短的为天津、山东两地,为7天;其次是上海,为10天;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广东、海南、重庆、贵州、青海等省份的陪产假都为15天;湖南、四川两地的陪产假为20天;内蒙古、广西、宁夏的陪产假为25天;安徽、陕西两地的陪产假根据夫妻是否异地生活而不同。 安徽明确,男方享受10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20天;陕西规定,男方护理假为15天,夫妻异地居住的给予男方护理假20天;甘肃、云南、河南
上海陪产假是10天。据上海相关地方法规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增加生育假30天,男方享受10天的陪产假。陪产假期间,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男方休陪产假是有很多好处的,有利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一般来说,相关劳动法规并无关于陪产假的明确规定,具体要看各地方、各企业的实际操作。准爸爸如果状况特殊,可向单位申请困难补助或照顾。建议咨询所在省、当地的劳动部门。 上海陪产假规定:陪产假是晚育护理假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陪产假实际上叫做晚育护理假。
2022年山东省的陪产假为7天。在山东省工作的男职员可享受7天的陪产假期,且在休假期间,工资也照常发放。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凡符合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因此,在山东工作的男性员工的配偶生育的,可以享受7天的陪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