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持政策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计划或规划纲要时,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重点倾斜、优先扶持某些产业或部门的措施;
促使它们优先发展,快速发展,以期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需要扶持的产业主要是支柱产业、先导产业、瓶颈产业及幼稚产业, 目的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产业优势,直接服务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产业扶持政策从内容上来看,包括目标选择政策和实施保障政策。
目标选择政策可以分为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
而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保障政策包括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和措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政府直接干预, 即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调配物资、强制性行政管制等手段,直接影响各产业及产业部门;
二、是政府间接干预,即通过政府采取有差异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工资政策等;
借以调整某些产业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影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扶持或限制某些产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
三、是由政府进行组织和协调,即主要是按市场原则和市场信号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劝导、指引、协商和合作,来协调企业的行为,使之符合产业扶持政策目标的要求;
四、是立法措施, 即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干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形成。
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日本、东南亚“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在各自制定并实施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时,都非常重视和推行法制化的产业立法制度,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形式合理调节产业,促进产业增长,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