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要求履行合同的诉讼请求,其时效性为长达三年之久。
具体来说,这个时效期间是从权利人得知自身权益受损以及义务人的存在之日开始计算的。
当法定的时效期间过去后,如果权利人仍然决定行使请求权,那么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将不会再向其提供保护。
因此,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权利人如若提出相应请求,则人民法院即可根据情况强制义务方履行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5-05-08 17:09
未交定金的合同一般有效,但需结合合同约定及履行情况综合判断。若合同未明确约定“以交付定金为生效条件”,则定金是否交付不影响合同效力;反之,若明确约定且未交付,合同可能不生效。
2025-05-08 17:05
卖地协议书仅有公章无签名一般可生效,但需确保:
① 盖章行为由有权人员实施;
② 无相反合同约定;
③ 对方无恶意或重大过失。若存在争议,主张合同有效的一方需承担举证责任。建议重大土地交易补充签字或完善授权手续以降低风险。
(注:具体案件需结合证据材料判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出具法律意见。)
2025-05-08 11:03
没有证人签字的书面证词通常缺乏法律效力,尤其是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可能因形式要件缺失或无法质证而被排除。若需使用此类证词,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补救:
补充签字或书面确认;
通过公证、第三方见证强化效力;
结合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
在任何情况下,证人出庭接受质询是确保证词被采纳的关键。
2025-05-08 10:52
电子合同作为证据的注意事项
平台提供的区块链存证报告、时间戳、签署日志;
通信记录(如短信、邮件)、支付凭证等。
合同内容的真实性(未被篡改);
签名的可靠性(签署人身份真实);
签署过程的合法性。
需证明:
辅助证据:
法院对电子证据的认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电子数据(包括电子合同)可作为合法证据,但需结合其他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
2025-05-08 10:42
避免条款冲突
增补合同需明确与原合同的衔接关系,避免表述模糊导致解释争议。
例如:若原合同约定“不可变更条款”,则需先协商解除原条款限制。
程序合规性
公司内部审批:若一方为公司,需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如董事会决议),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越权行为。
担保或抵押变更:若增补内容涉及担保物权(如抵押物范围扩大),需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民法典》第410条)。
法律风险防范
利率限制:若涉及借款合同增补,需确保利率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4倍(《民法典》第680条)。
格式条款提示:若为格式合同,需对新增条款进行合理提示和说明(《民法典》第496条)。
争议解决条款
若增补协议约定与原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不同,需明确适用规则(如“以本补充协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