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借款合同是否可行使不安抗辩权

债权债务 2025-01-16 14:00 标签: 借款合同 不安抗辩权

借款合同中能否行使不安抗辩权,这取决于借款合同的性质以及合同双方的具体约定。从法律角度来看,不安抗辩权主要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在借款合同中,若借款人和贷款人互负债务,且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那么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借款合同中的不安抗辩权适用条件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这通常指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这表示借款人有逃避债务的行为,可能损害贷款人的利益。

丧失商业信誉:这通常指借款人在商业活动中失去信誉,无法继续履行债务。

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涵盖了其他可能导致借款人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况。

借款合同中的特殊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合同分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和自然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借款等类型。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通常认为是单务合同、实践合同,一旦出借人交付借款,借款合同即成立并生效,出借人不负担义务,借款人负担偿还本金及利息的义务。因此,不安抗辩权通常不适用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

然而,对于自然人与金融机构等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双务合同、诺成合同。一旦借款合同成立生效,出借人负担交付借款的义务,借款人负担偿还本金及利息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不安抗辩权是可以适用的。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 【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 【行使不安抗辩权】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宋伟律师

宋伟律师

黑龙江迪嘉城律师事务所

婚姻家庭 劳动工伤 刑事辩护 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