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给父母买房算转移婚内财产吗

婚姻家庭 2025-03-13 16:58 标签: 买房 婚内财产

父母买房是否构成转移婚内财产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以“给父母买房”名义恶意侵占夫妻共同财产,则可能被认定为转移财产;若属于合理赡养或家庭必要支出,一般不认定为转移。

一、法律定性依据

转移婚内财产的核心在于主观恶意性行为隐蔽性。具体需满足以下条件:

时间敏感:行为发生在离婚前或离婚诉讼过程中;

未经协商:未与配偶达成一致,擅自处分大额共同财产;

目的不纯:以“赡养父母”为名,实际损害配偶财产权益。

示例

若夫妻关系正常时,用共同存款为父母购置养老房,且金额在家庭可承受范围内,属于合理赡养行为;

若离婚前突然将数百万元转账给父母购房,且无法合理解释资金来源和用途,可能被推定为转移财产。

二、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

法院在判断“给父母买房”是否转移财产时,通常考虑以下因素:

购房动机合理性:是否属于必要的赡养支出或家庭共同生活需要;

资金比例:购房款占夫妻共同财产的比例(例如超过50%可能被重点审查);

历史行为习惯:过往是否对父母有过类似经济支持,是否符合家庭一贯消费模式;

交易时间线:购房行为与离婚时间点的关联性(如离婚前1年内密集处置财产)。 参考案例(辅助理解):
在“张某某诉金某某案”中,被告在离婚前将59万余元转给女儿购房,法院认为父母为子女购房符合家庭常理,且原告未能举证被告存在转移财产的恶意,故驳回原告诉求。

启示: 法院倾向于保护符合社会常情的财产处分行为,主张“转移财产”的一方需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

三、风险防范与应对建议

对出资方的建议:

若需用大额夫妻共同财产为父母购房,建议提前与配偶书面约定(如签署协议、留存聊天记录);

优先使用个人财产(如婚前存款、明确赠与或继承所得)支付购房款;

避免在离婚敏感期进行大额财产处置。

对配偶方的建议:

若怀疑对方转移财产,及时收集证据(银行流水、购房合同、过户记录等);

在离婚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可疑资金流向;

注意3年诉讼时效(自发现转移行为之日起计算)。

四、法律后果

一旦被认定为转移财产,将面临以下后果:

少分或不分财产:离婚分割时,转移方可能仅能获得少量财产或完全无法分割;

再次分割请求权:离婚后3年内,受害方可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被转移的财产;

行为无效:恶意转移的赠与、买卖行为可能被法院撤销。

总结: 是否为转移财产需个案分析,核心在于行为是否具有侵吞共同财产的恶意。建议涉及大额财产处分时保留协商证据,必要时咨询律师制定风险防控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张盛春律师

张盛春律师

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

行政诉讼 经济纠纷 法律顾问 建筑工程 房产纠纷 公司法务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