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既遂最多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间接故意与过失构成。行为人的行为虽是直接故意的,但其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却不是直接故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一款
国有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9-13 14:25
法院对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既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是指国有公司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022-09-09 09:58
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既遂的判刑标准为:犯此罪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9-09 15:06
2025-02-17 15:05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有以下构成要件:
1、主要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特殊主体,包括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根据《刑法》规定,国有公司、企业委派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有公司、企业人员为例;
2、对象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国家利益;
3、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设置不同职位,赋予职位具体职责,超过职位的人应当按照设置职位的原目的履行相应职责,不履行相应职责或者以非常态度履行职责的,可以认定为过失;
4、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是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破产或者严重损失,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
2022-08-12 16:34
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的立案条件: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一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三)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