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属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中“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已归还可视为自首情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022-09-03 17:02
即使挪用公款已归还,仍然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二十万,属于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12-31 09:12
视情况而定。
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要判处刑罚。
如果挪用公款未达到以上标准的,一般可不认为构成犯罪,不需要判处刑罚。
2025-01-03 09:16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在三个月内将私自挪用之公款归还给原合法所有者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并不能轻易定义为犯罪性质。
然而,倘若这部分挪用来的公款被用于合法经营活动或者违法犯罪行为,即使是在这短暂三个月内进行了还款处理,亦有可能被视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名,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严厉刑罚。
在这种情形之下,挪用公款用于牟取私人利益或者从事其他非法活动已不再受到其使用时间和归还时间的限制,只要相关款项曾经被挪用到偏离其原有用途的地方,便已经构建成为刑事犯罪行为。
2024-12-13 14:01
挪用公款罪100万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2024-04-26 14:35
挪用公款归还了也要判刑,案发后行为人是否积极退还公款,并不影响对挪用公款罪的认定,但退赃行为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1、此罪一般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一般会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如果数额巨大不退还的,一般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