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失踪报警,公安机关根据报警情况决定是否立案。如果是儿童、老人走失的,可随时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如果是有被害、绑架、拐卖等可疑情况的,就可以立案。立案的两个条件:一是有犯罪事实,称为事实条件;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称为法律条件。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2025-01-06 11:29
精神病人走失的,监护人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公安派出所接到失踪警情后,公安派出所负责人应当立即确定负责查找的民警,根据一般失踪人员的具体情况和查找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开展工作。
2024-10-11 14:17
未成年人打架斗殴如果是构成聚众斗殴罪的,其立案标准为:
1.如果该未成年人在十六周岁以下,打架斗殴的,一般不予刑事立案;
2.如果该未成年人打架斗殴,是首要分子或者积极参加者的,情节严重,涉嫌聚众斗殴罪,予以立案。
2023-04-11 10:57
对于老人的赡养费的计算标准,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点:1、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2、赡养费标准: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3、赡养费的给付标准:实际给付额高于上述计算标准的,按实际给付额计算;实际给付额低于上述计算标准的,按上述计算标准计算。
2025-01-08 11:42
人走失多久可以报警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走失超过48小时,自己寻找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可以报警。
2、走失下落不明,一般情况超过24小时,公安机关才会立案。
3、特殊情形可以随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1)有证据证明对方可能会有人身安全危险,或者说是对方可能会受到侵害,随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
(2)失踪人员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是智障人士随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立案。
(3)发生事故导致人员失踪,事故发生的当事人随时随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立案。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审查,符合管辖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1)接到拐卖妇女、儿童的报案、控告、举报的;
(2)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
(3)接到已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可能被拐卖的报案的;
(4)发现流浪、乞讨的儿童可能系被拐卖的;
(5)发现有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6)表明可能有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事实发生的其他情形的。
2024-07-16 09:54
法律并未规定人走失多久可以报警,不管是成人还是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孩儿、老人,走失后家人都应该第一时间报警。
儿童失踪或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警方会立即立案。成年人失踪报案,警方会根据家属提供的情况进行判断决定是否立案。
对于儿童失踪问题,全国公安机关关于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从2011年6月1日起就开始实行了。公安机关接到儿童失踪警情后,立即启动查找工作,调动一切警务资源,第一时间组织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