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财产分割的程序主要有:1、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递交起诉书;2、法院受理之后通知诉讼参与人;3、向法院提交能够证明其所主张的诉讼请求的相关证据;4、法院审理之后依据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022-08-12 11:36
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应当按照照顾无过错方、照顾子女与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分割。夫妻双方离婚时,即可以协议分割财产,协议不成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财产分割。如果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家暴行为的,无过错方有权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
2024-03-28 15:17
(一)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二)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
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2024-03-22 11:45
借款人死亡合同是否终止需要视情况而定,对于纯属财产性质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不应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合同效力自然终止。
2022-08-29 10:59
司法鉴定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判决之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上诉期间原一审判决不生效。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2025-02-20 17:00
劳动纠纷的处理流程:发生劳动纠纷,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应的证据材料;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则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