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法,微信中的个人信息是受到保护的。但会产生以下风险: 帮助别人微信解封反而被封 1.微信被封是没有提示的,只有功能的限制。 2.如果违规严重的话,会限制登录。 第三次违规就是永久性封禁,不得解封。微信如何解封: 1、被封六个小时后到官方原始微信上登陆,点确定按照指示解封。 2、解封之后在官方微信登陆时再次被封的话,建议卸载官方微信,重新找到最新版本的微信下载安装,再操作解封就可以了。 3、解封完成成功登陆之后,请勿添加好友、修改个人资料等操作。 4、一个微信号一个月解封次数一次,半年之内两次,一年之内三次。 5、解封好务必在官方原始微信上登陆10天稳固下号,一般10天内没被再封号,说明号没问题了。 6、提示不可解封,永久封号的话就直接重新申请新号,不要迷信解封平台可以帮你解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个人信息的定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2022-08-29 09:04
不会对银行卡造成影响,用户的银行卡还可以正常办理存取款业务。如果微信账号因违规被封,但账户有零钱或理财通有财产,可根据提示自助提取剩余财产,财产入口48小时内有效,若封号可解,请在封号处罚说明页面下方点击暂不解封,提取剩余财产。根据提示开启财产入口,登录微信后,点击“我”"钱包”,将钱包中零钱或理财通的资金进行取出或转移即可。
2022-09-24 10:15
被盗号的骗了钱应当报警处理,由警方来缉拿犯罪分子,追回赃款。再者可以让自己的好友联系微信安全中心举报。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2022-08-08 17:34
2022-03-22 16:57
我国不允许个人使用翻墙软件登陆外国网站(除学术、科研等合法用途)。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如果违反的话,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联网,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2022-08-22 14:32
私自登录他人账号违法,向外传播信息也违法了。故意登录别人社交软件号是侵犯隐私,是一般民事违法行为,但是不具有主观恶意的登录他人通讯账号,并不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同样是属于侵犯他人隐私。若是造成恶劣影响,或致重大损失的,则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