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专利权承担以下责任:1、民事责任,一般情节轻微的,侵权人应当承担消除影响、损害赔偿、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被行政机关依法查处的,应当承担改正、行政罚款、没收违法收入等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适用于侵权情节严重,且构成犯罪的情形。法律依据: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第六十八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2-08-12 14:06
侵犯专利权要承担以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专利权人有权请求承担民事赔偿等责任,如侵权属于假冒专利等行为的,除民事责任外,还应当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2023-05-09 10:56
侵犯专利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赔偿责任,赔偿权利人的损失;行政责任,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
2022-09-09 15:30
侵犯专利权的认定:从我国《专利法》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构成专利侵权行为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有被侵犯的有效的专利权存在。一项发明创造只有在其被授予专利权的有效期间内,才受法律保护,第三人实施该项发明创造才有可能构成侵犯专利权,在授于专利权以前,专利权期限届满后,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已经终止后,第三人的实施行为不构成专利侵权。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只有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实施行为才可能构成专利侵权;凡经过专利权人许可的实施行为,例如书面许可,口头许可或者默示许可等,则不构成侵权。默示许可是指一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经接受的,即为默示许可。对于专利权人主动为他人实自己专利进行技术指导的行为,审判实践中一般认定专利权人已经默示许可他人或被指导的厂家共同实施其专利技术,不构成侵权。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即以营利为目的的实施一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侵权。不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不构成侵权。行为不属于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另有规定一般是指在专利法上另有规定的情形,这是指专利法对专利权行使规定的某种限制。
2022-09-09 16:53
侵犯商标权的刑事责任具体如下:(一)假冒商标犯罪的特征:1、假冒商标犯罪的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单位犯假冒商标罪的,除由单位承担刑事责任外,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也成为犯罪的主体。2、假冒商标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商标管理活动。3、假冒商标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行为人必须存在故意。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过失行为不构成犯罪
2023-02-24 10:35
当侵犯专利权时,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如果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的,权利人是可以要求侵权人进行赔偿的,双方可以协商要求赔偿,如果双方无法协商的,那么是可以向法院起诉处理的,由法院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决。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起诉是需要向法院递交起诉状的,起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1.原告与被告的详细身份信息。如果对方不是自然人的,需要写清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相关信息。2.写清需要解决的主要纠纷,与自己的诉求。3.写清能够证明自己诉求的相关证据等。提交起诉状之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且通知当事人。
所以,侵犯专利权之后,赔偿数额是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