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吸毒前科的人,如果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一般不会取消案底。犯罪人员信息库的信息会一直存在,并在部分省份实现互联互通,但吸毒如果被给予的是治安处罚,不会有案底。法律依据:《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第二条(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二)建立犯罪人员信息通报机制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报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2024-05-14 11:30
由于诈骗罪在主观罪过方面需具备故意心态,倘若能提供充足证据表明指控方实属不知情,便不能将其归入诈骗罪范畴进行定罪量刑。另外,若欲以诈骗罪名定罪,还须同时满足诸多其他前提条件,如涉案人员具备相关的法律主体资质等。
2023-03-16 11:59
不算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责任认定重。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综上所述,你的问题有得到解答吗!
2025-03-12 10:02
如果是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输毒品,一般不构成犯罪。
但是否具有犯罪的故意,需要法院作出认定。
运输毒品罪,其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且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运输。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明知是毒品,而被人利用而实施了运输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
2023-09-08 14:18
被骗无论金额多少都可以报警。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2023-05-22 14:54
关于套牌车的处罚规定是:驾驶套牌车的,由公安交管部门予以收缴,扣留机动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牌照属于严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