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自首时间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在逃逸之后公安机关没有抓捕之前主动去投案的就会被认定为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2021-02-18 15:15
依然属于逃逸,不过,自首可以减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2021-02-18 15:26
肇事逃逸自首后多长时间能处理,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2021-02-22 09:37
首先要看逃逸是定罪情节还是量刑情节,之后对自首的行为进行分析,逃逸行为和自首行为要分开进行分析,逃逸如果是量刑情节会从重处罚,自首会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3-04-26 16:09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如果是因逃逸行为构成犯罪的,在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如果是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的,在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022-08-10 13:42
特别自首与一般自首的区别如下:
1、一般自首适用于人身自由未受到剥夺、存在投案条件的所有犯罪人;特别自首则适用于犯有对公司和企业人员行贿罪、行贿罪或者介绍贿赂罪的特定犯罪人。
2、前者要求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者须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其所犯的对公司和企业人员行贿罪、行贿罪或者介绍贿赂罪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