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侧重于按照约定的或应该做的去做。所涉及的事情常是双方或多方约定的、自己向别人承诺的,或者自身应该做的。履行的对象常是合同、手续、职责、条约、契约、协定、公约、声明、诺言、义务等。执行的对象常是命令、指示、任务、法令、判决以及纲领、政策、计划、路线、方针、方案、决议、原则等。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2022-10-22 11:16
终结执行和终结本次执行两者都是结案方式。根据《执行立结案规定》第14条,终-本和终结执行都是执行实施类的六种结案方式之一。2、两者的都没完全实现执行债权。与执行完毕不同,终本和终结执行都是非正常结案方式,裁判文书确定的申请执行人的权益都没有最终完全实现。
3、两者都要送达终结裁定给申请人。不管是终-本,还是终结执行,都属于“终结执行行为”,执行法院以这两种方式结案的,都应当制作裁定书送达给申请执行人。
4、两者都存在恢复执行的可能。当申请执行的条件具备时,当被执行人恢复履行能力时,以终-本和终结执行方式结案的申请人都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立案恢复执行时的案件类型代字都是“执恢字”。
5、两者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终-本是为了探索执行实践中大量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推出机制,而将其从终结执行案件中单独剥离出而创设的一种制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终-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终结执行。6、两者的救济途径一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人民法院终结执行行为提出执行异议期限问题的批复》,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这两种方式结案的终结裁定不服的,可依照民诉法225条规定,自收到终结执行法律文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对终结执行行为提出异议;未收到法律文书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人民法院终结执行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二、终结执行与终-本执行的区别点1、两者适用的情形不同。根据《执行立结案规定》17条,适用终结执行有13种情形。根据民诉解释519条,终-本适用只有一种情形: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2、两者确立的法条依据不同。终结执行为民诉法257条所确立,终-本为民诉解释519条所创设。在使用时,”终-本“二字有固定的涵义,特指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简称,而”终结执行“四字也有特定的涵义,两者使用时不要相混淆。3、两者制度设计的目的不同。终结执行是因为正在进行的执行程序出现了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的法定事由,法律规定法院可依职权裁定结案,而终-本是为了探索执行实践中大量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推出机制而创设出来的一种制度。
4、两者适用的宽严程度不同。只要出现《执行立结案规定》17条规定的17种情形时,执行法院可依职权直接作出终结执行的裁定。但终-本适用时,为防止执行人员随意认定“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行立结案规定》第16条对“人民
2022-08-11 14:50
失信被执行人和黑户的区别有:1、限定不同:黑名单不等于失信,但黑名单可能会导致你最终失去信用,成为失信人员。
2、内涵不同:
银行的黑名单,是指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用档案中有污点记录的人员名单;而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指的则是有抗拒执行、违反高消费限制、转移财产、拒不履行义务等六项情形,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即便个人有不良信用记录,并一定要会到法院执法的地步,比如说多次的逾期记录;但是失信被执行人则是属于法院执法的范畴。
2022-08-12 10:00
失信被执行人和黑户有什么区别?黑户是指逾期次数太多,银行把借款人纳入黑名单,变成黑户,无法办理系列金融业务。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起诉后人民法院所判定的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则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个名单是面对全国公开的,同时人民法院可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成为黑户后会被记录到银行信用污点名单,不良记录无法人工撤销,办理签证难度增大,买车买房及信贷业务的办理会受极大的影响。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后,人民法院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隐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在成为黑户后,若长期不还款,则会面临起诉,经人民法院判决后仍然不还款的,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并且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处受限,则处处受限。
2022-11-26 11:41
取保候审和监外执行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本质不同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将其交付一定机关,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2.两者适用人群不同
监外执行适用于判决生效后,符合法定条件的服刑人员;而取保侯审适用于涉嫌犯罪被拘留或逮捕后,符合法定条件的嫌疑犯或被告人。
3.两者执行地方不同
取保候审是在审判前,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采取的强制措施,最后不一定定罪;监外执行,是法院判决定罪量刑后,因符合条件,不在监狱或看守所,而在外面执行刑罚。
2022-08-08 15:43
“不能履行和履行不能有下面几点区别:
首先,发生的原因不同。履行不能指的是,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能力,比如由于不可抗力,合同在事实上已经没有办法完成。而不能履行主要有两种,包括:法律上不能履行和事实上不能履行。法律上不能履行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标的物已经被他人合法取得,合同相对人已经不可能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比如一物二卖;事实上不能履行通常指的是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比如在特定物买卖中,如果标的物毁损灭失,合同就无法完成。
第二,承担后果不同。由于在履行不能中,合同目的在客观上无法实现,所以会造成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债权人没有办法请求继续履行。而不能履行实际上是合同一方不尽义务的表现,但是合同是可能继续履行的,所以合同受损害的一方可以根据合同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合理要求对方承担更换、修理、重作、退货、减少价款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