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离婚,可以由父母代为签字。精神病离婚一般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进行。法律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精神病人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行为的,其父母可以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然后代替精神病人提起离婚诉讼。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022-08-23 11:32
精神病患者,父母可以代替办离婚手续。
在诉讼中,精神病患者离婚,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配偶作为该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在离婚案件中,由该配偶作为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与自己离婚,明显违背法律规定,这就势必涉及到监护人的变更确认问题。
因此,离婚时,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变更为父母,代其履行离婚手续的办理。
2022-08-25 15:01
2023-04-13 14:55
父母是能够作为法定代理人时为精神病子女提出离婚的。精神病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起诉离婚的,需要将监护人变更为其父母,再通过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诉讼离婚。
2022-10-08 13:34
是可以离婚的。明确了几种视为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其中第三条规定了夫妻一方如果患有精神病的,另一方可以起出离婚,具体情况如下。
1、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
一方患有精神病,为了能够稳定婚姻达到婚姻的成立,向婚姻的另一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在结婚后,一方犯病,致使另一方知道了病情。犯病的一方经过多方寻医问诊,并且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有可能更加严重。
2、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
一方婚前有患有精神病,婚姻的另一方也知道其患有精神病的,而且另一方明知道一方有精神病,还要和其登记结婚的。
2022-08-20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