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性质: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医患纠葛,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纠纷案件。医疗纠纷的特点:1、医疗纠纷的主体为医患双方。2、客体为患者的人身仅主要是生命权或健康权。3、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的认定有分歧,而分歧的焦点又在于不良后果产生的原因。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022-08-31 15:09
医疗机构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外,还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吊销执业许可证。
2、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3、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2022-08-12 11:17
医疗纠纷的起诉程序:
1、诉前准备。即收集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材料,起草起诉状;
2、提起诉讼;
3、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4、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裁判;
5、当事人执行生效裁判文书。
2023-05-06 16:53
医疗纠纷鉴定的进行流程是:1、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委托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鉴定;2、鉴定费预先向医患双方收取,最终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2023-06-08 15:35
医疗纠纷的解决办法如下:(一)医疗纠纷的双方可以自愿协商;(二)医疗纠纷的一方或双方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三)申请行政调解;(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2022-08-24 09:15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