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与再审的区别在于,上诉是针对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申请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再次审理案件。再审是针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申请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2023-02-26 16:04
上诉和再审有以下区别:
1、审判请求不同。上诉是对尚未生效的一审裁定、判决不服,而提出的请求上以及法院进行审理的程序。再审是对已生效的裁定、判决不服,向同级或上级法院申请,或者本级法院、上级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或者检察机关提出抗诉进行再审。
2、过程不同。上诉只有一次,上诉审也就是二审程序结束后,不管案件结果如何,都是终审裁判,发生法律效力。申请再审是指在法院裁判生效后,所赋予的当事人可向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或其上级法院神情再次审理该案,由于裁判已经生效,因此当事人在申请的时候必须具备法定理由。如法官有徇私枉法的,或有新的证据并足以推翻原裁判的等等事由。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再审特点法院对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依照再审程序对案件的再行审理,其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确属错误的判决或裁定。再审的特点是: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院长;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提起再审的客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或第二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
以上就是上诉和再审的区别,你了解了吗!
2022-08-09 10:59
2024-06-11 11:10
再审与申诉这两种制度在诸多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具体而言,这些差异主要覆盖了以下五大方面:
第一,申请的主体有所不同;
第二,申请的客体各异;
第三,申请期限上的差异;
第四,管辖法院的归属问题;
至于第五点,在于它们各自的性质及其作用。
下面,我将就上述内容做详细解读。
首先来看申请主体这个部分,根据规定,再审申请的主体应当为原来所审理案件的原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们。
然而,申诉却并未受此限制,当事人家属、朋友乃至案外人均有权提出申诉。
接着看申请客体这一方面,再审的受理范围仅限于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据现有证据证实调解过程中存在违反自愿性原则或调解协议内
2022-08-09 09:38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区别如下:
上诉人主要就是指对法院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人,而被上诉人则是二审案件的被告,上诉人有可能是二审的原告,也有可能时被告,如果上诉人是被告的话,那么被上诉人就是一审的原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22-08-08 16:02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区别如下:
上诉人主要就是指对法院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人,而被上诉人则是二审案件的被告,上诉人有可能是二审的原告,也有可能时被告,如果上诉人是被告的话,那么被上诉人就是一审的原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