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欺诈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撤销。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受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7-04 10:45
受欺诈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撤销。
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受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予以撤销。
2025-05-24 11:11
受欺诈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撤销。
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受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予以撤销。
2022-09-27 16:44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口诀:携(胁迫)妻(欺诈)误(重大误解)成功(成立时显失公平)。
分别是对应:
(1)欺诈:①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
(2)胁迫:指以给公民或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
(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向己的意思相悖,造成较大损失的意思表示。
(4)显失公平:指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2-08-11 09:41
一般情形下,未成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活动,应当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或者征得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2-11-22 14:26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一般情形下,未成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活动,应当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或者征得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