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应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一般发生纠纷时,最常用的方法先是协商,协商的过程中应该沉着冷静。
2、当土地争议双方协商不成时,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并签订权属地界协议书。
如果关于争议双方协商不成时,则应该介入第三方进行调解,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有调解的义务,并且应该本着公平、平等原则对双方进行调解。
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
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 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 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2022-10-13 11:09
首先,要写好诉状,交到法院的立案庭,立案庭法官在七日内会通知是否立案。当然可以选择口头起诉或者书面起诉。
立案庭会根据法院是否有管辖权来作出决定。决定立案,将在7日内预收案件的受理费,并在立案后2日内交审判庭。法院无管辖权,将会做出,建议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如果依然坚持继续起诉,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
接着,就是庭审程序。首先,会有审理前的准备程序,包括:
1、5日内送达起诉状副本,被答辩期为15日;
2、合议庭成员确定后3日内会通知当事人;
3、开庭3日前会通知当事人或者诉讼参与人开庭时间及地址,公告开庭事项。
然后是开庭审理程序。内容大致有这些:
1。查明确认当事人身份、宣布开庭;
2、法庭调查;
3、法庭辩论;
4、当事人陈述最后意见。
最终的审理结果,将会有3种:
1、裁定驳回起诉或者终结诉讼;
2、判决,包括当庭宣判和择日宣判;
3、调解,也包括当庭调解和另定日期。
大致的流程就是这样,诉讼会因具体案情有所变化。
2024-12-18 09:23
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1、侦查: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
2、审查起诉: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3、审判: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
2024-12-20 08:48
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应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一般发生纠纷时,最常用的方法先是协商,协商的过程中应该沉着冷静。
2、当土地争议双方协商不成时,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并签订权属地界协议书。
如果关于争议双方协商不成时,则应该介入第三方进行调解,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有调解的义务,并且应该本着公平、平等原则对双方进行调解。
2022-09-20 14:12
首先要确定对方欠款的事由,是民间借贷、还是合同纠纷等。合同、借条、欠条对管辖有无约定。有管辖约定从约定,无约定的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一、符合起诉条件
1、提起诉讼的人,即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事实是指发生纠纷的简要过程,理由是指支持诉讼请求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4、案件属于本院受案范围和本院管辖。
2022-09-26 16:57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3、排期开庭。4、开庭审理。5、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