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7-02 16:34
属于挪用公款罪的情形有:
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2、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022-09-26 16:29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3、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4、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
2022-09-14 16:06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等。
三、主体要件、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即行为人未经批准或许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许可或间接明示的默许),违反规章制度私自动用公款。其中,规章制度具有广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故意违反有关公款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故意违反有关公款使用的规章制度,未经合法批准、许可。
2、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为目的是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为的目的包括:
⑴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⑵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
⑶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3、挪用并不侵吞公款,而是准备归还,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即便挪用后而不能归还,也不是出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占有,而是出于行为人意志之外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2024-08-21 10:22
1、挪用公款可能会构成刑法上规定的挪用公款罪。
2、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2024-08-06 10:10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3、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4、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