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分被骗了可以报警处理,但警方是否立案,也要根据被骗金额来定。且买卖驾照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双方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机动车驾驶人(买方)请他人(卖方)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违章处理方法:
1、车主需要携带驾照和行驶本去车辆违章地或车辆注册地任何一个交警队或行政综合处理大厅可以接受处理。
2、如果违章没有扣分的话,可以直接去工行自助缴费机或网上缴纳罚款即可。
3、如果有扣分的话,那就必须先去交警队确认违章和扣除分数后,才能缴纳罚款。
4、异地违章处理的最好是去违章地区的交警队接受处理,防止在驾照本地处理了而异地违章记录无法消除的现象。
5、还可以绑定“交管12123”APP,绑定后,可以在上面处理违章。注意:只有绑定后的违章行为才可以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机动车驾驶人请他人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 组织他人实施前两款行为之一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十万元;有扰乱单位秩序等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2024-12-31 10:15
卖分被骗了可以报警处理,但警方是否立案,也要根据被骗金额来定。且买卖驾照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双方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机动车驾驶人(买方)请他人(卖方)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违章处理方法:
1、车主需要携带驾照和行驶本去车辆违章地或车辆注册地任何一个交警队或行政综合处理大厅可以接受处理。
2、如果违章没有扣分的话,可以直接去工行自助缴费机或网上缴纳罚款即可。
3、如果有扣分的话,那就必须先去交警队确认违章和扣除分数后,才能缴纳罚款。
4、异地违章处理的最好是去违章地区的交警队接受处理,防止在驾照本地处理了而异地违章记录无法消除的现象。
5、还可以绑定“交管12123”APP,绑定后,可以在上面处理违章。注意:只有绑定后的违章行为才可以进行处理。
2024-10-16 10:52
卖分被骗了可以报警处理,但警方是否立案,也要根据被骗金额来定。且买卖驾照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双方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机动车驾驶人(买方)请他人(卖方)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2025-03-15 16:07
卖分被骗了可以报警处理,但警方是否立案,也要根据被骗金额来定。且买卖驾照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双方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机动车驾驶人(买方)请他人(卖方)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违章处理方法:
1、车主需要携带驾照和行驶本去车辆违章地或车辆注册地任何一个交警队或行政综合处理大厅可以接受处理。
2025-03-17 10:07
卖分被骗主动报警卖分被骗主动报警会被处罚。卖分属于违法行为,是一种欺骗交警的恶劣行为。卖分人需要支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若构成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还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2022-08-12 10:36
被骗写了欠条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基于重大误解,或因一方欺诈、胁迫,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撤销。